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和1987年成立的原青岛大学电气技术专业。1993年四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1997年相关专业合并组建电气及自动化工程学院,2002、2015年先后更名为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8年6月调整组建为电气工程学院和自动化学院两个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将电气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培养本学科领域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等高级专门人才。电气工程学院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院目前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本科生95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建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气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工程实验室、青岛市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以及电工电子课程山东省教学团队、山东省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基础研究高水平创新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新能源交通装备与电力传动创新团队、无人机电机驱动与功率变换创新团队)。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07年获批“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2年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学院下设电机与电器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和电气工程专业实验中心。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博导8人,教授11人,副高职称30余人,博士40余人。优秀教师包括北京国庆70周年全国先进模范人物代表特邀观礼嘉宾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人才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睿唯安“中国高被引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达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入库专家1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1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IEEE高级会员2,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

学院教学与科研成果颇丰。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10余项、青年项目近10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防重点项目1项、预研子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电源学会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承担国家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5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省级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4项,2019年获山东省一流建设课程三门。

学院工作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齐心协力、为创建电气工程学科新局面而奋力拼搏”为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壮大办学实力,快速提升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水平,朝着早日获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方向蓬勃发展。近三年本科生继续深造率始终保持在45%左右,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保持75%左右,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率100%。(统计截止2025年9月)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308号博远楼四楼  邮编: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