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学科平台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简介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简介


一、学科发展的必要性

山东省是人口、电气设备制造、用电和经济大省,高层次电气人才严重短缺。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对高层次电气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其中,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重点领域涉及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海洋强省涉及高端海洋装备重大科技成果,三大攻坚战涉及大气污染防治,军民融合涉及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涉及支持青岛打造以海洋、轨道交通、新能源、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科技引领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和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十年发展规划提出,要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核电、智能电网及储能3大重点产业,优化提升热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4大优势产业,加快新能源在电力、热力、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等任务。

山东省高层次电气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山东省电气学科应成为国家亟需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山东省目前仅有地处鲁中西部地区的山大和山理工两个电气博士点,其力量主要集中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方向,其人才培养方向和数量满足不了作为人口、电气设备制造、新能源、用电和经济大省需求。我校地处上合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双点城市,增设电气学科博士点将会更好地服务国家、省和上合示范区的发展战略,缓解我省高层次电气人才短缺局面,并在电力电子与新能源电能变换、电机及其控制、新能源汽车发电与储能领域形成培养特色。

二、学科特色与优势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79年,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我校电气学科先后于2010年、2011年获批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经二十年建设和发展,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达学者陈道炼教授引领下,目前已形成电力电子与新能源电能变换、电机及其控制、新能源汽车发电与储能等四个二级学科特色优势方向。

方向一是电力电子与新能源电能变换,取得了一批高频环节逆变技术、多新能源集成发电系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创新成果,专利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方向二是电机及其控制,取得了一批多相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创新成果,舰船综合电力装备成果显著并确定用于国防重大工程;方向三是新能源汽车发电与储能,取得了一批内燃式电机、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创新成果,产学研合作及经济效益显著;方向四是电力系统与电能高效利用,取得了一批电力网络建模方法、电力调度运行控制和电能高效利用创新成果,产学研合作及经济效益显著。

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1人,博导11人、硕导33人,博士学位获得者39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1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达学者1人,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庆70周年观礼嘉宾1人,兼任中国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10余人,高校和企业兼职硕导10余人。

本学科近五年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荣登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其中电力电子学科荣登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排名47-66,世界排名301-400。

三、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思政教育成效显著,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近5年授予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343人。

本学科近5年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16项、国家基金重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项,科研到校经费73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成果转化经济效益37.7亿元,获教学成果奖和课程成果8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为人才培养创造了优良环境。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308号博远楼四楼  邮编: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