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6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溯源于1979年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和1987年原青岛大学电气技术专业,2007年获批“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点。
本专业在校生800余人,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8人、副高20余人、博士30余人。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人才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科睿唯安“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达学者,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入库专家,青岛大学首席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教学名师等。
本专业拥有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平台,以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校“电力电子技术”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于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省内继山东大学之后第二个获得培养该学科研究生的学位点,也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强电方向最早的研究生学位点。2010年获批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为校重点学科。
本专业结合导师学术专长和社会需求,在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培养方向。本专业高度重视特色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实践型的教学体系建设,强调对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作学科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和山东省战略、社会发展需求,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专业特色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强化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等手段,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项目开发能力、试验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以期成长为科研、生产岗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者,具有以下诸多能力:
(1)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规范,能够服务于社会,并能兼顾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
(2)能够独立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工程应用研发、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具备较熟练的项目分析、设计和开发的专业能力;
(3)具备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复杂工况下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5)具备基本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和在团队中协同作用的能力;
(6)能在本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技术部门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理解并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气装置、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和环境适应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2.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必修)、电力传动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必修)、电气控制与PLC(电机与电器方向必修)。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具有面向工程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现代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电子工程训练、电气工程训练、电子设计自动化综合训练、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4.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各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
占毕业总学分百分比 |
必 修 课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684+3周 |
40 |
22.1% |
大类专业必修课 |
/ |
/ |
/ |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
872 |
49.5 |
27.4% |
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
352 |
21 |
11.6% |
专业集中实践环节 (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
80+22周 |
22.5 |
12.4% |
拓展提升课程 |
80+8周 |
10 |
5.5% |
必修课合计 |
2068+33周 |
143 |
79.0% |
选 修 课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160 |
10 |
5.5% |
多元/实践课程 |
本专业限选 |
288+1周/ 开设:560+2周 |
16/开设34 |
8.9% |
专业方向(必修+选修)合计 |
168+2周/开设:824+10周 |
12/开设60 |
6.6% |
选修课合计 |
616+3周 |
38 |
21.0% |
毕业总学分合计 |
2684+36周 |
181 |
100% |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类型1 |
学时 |
学分 |
占毕业总学分百分比 |
独立实验课程 |
200学时+3周 |
7.5 |
4.14% |
非独立/课内实验 |
152学时 |
6.5 |
3.59% |
分散实践教学环节2 |
11周 |
6 |
3.32%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 |
22周+208学时 |
28.5 |
15.75% |
实验实践总计 |
36周+560学时 |
48.5 |
26.80% |
备注:1.此表未包含的类别/类型可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特点归纳整理; 2. 分散实践教学环节包含但不限于第二课堂(4周,2学分)、创新创业实践(4周,3学分)等; 3.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含但不限于上机课程、体育课程、军事技能(3周,2学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
5.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与毕业要求(知识与能力、素养实现)关联表,如下所示:
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详见附件1。
6.课程地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
五、修读要求
1.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可在三至八年内完成学业。
2.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3.毕业标准与要求
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总学分外,拓展提升项目和第二课堂达标后方可毕业。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详见附件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实践教学 |
学分 |
学期安排(周) |
备注 |
1 |
2 |
S2 |
3 |
4 |
S3 |
5 |
6 |
S4 |
7 |
8 |
军事技能(上)、(下) |
2 |
3周 |
|
|
|
|
|
|
|
|
|
|
体育Ⅰ |
1 |
32学时 |
|
|
|
|
|
|
|
|
|
|
|
体育Ⅱ |
1 |
|
32学时 |
|
|
|
|
|
|
|
|
|
|
体育Ⅲ |
1 |
|
|
|
32学时 |
|
|
|
|
|
|
|
|
体育Ⅳ |
1 |
|
|
|
|
32学时 |
|
|
|
|
|
|
|
现代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
1 |
|
|
|
|
1周 |
|
|
|
|
|
|
|
电子设计自动化 |
1 |
|
|
|
|
32学时 |
|
|
|
|
|
|
|
电子工程训练 |
1 |
|
|
32学时 |
|
|
|
|
|
|
|
|
|
电气工程训练 |
0.5 |
|
|
|
|
|
|
|
16学时 |
|
|
|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
1 |
|
|
|
|
|
1周 |
|
|
|
|
|
|
生产实习 |
3 |
|
|
|
|
|
|
|
|
3周 |
|
|
|
毕业实习 |
1 |
|
|
|
|
|
|
|
|
|
|
3周 |
|
毕业设计(论文) |
14 |
|
|
|
|
|
|
|
|
|
|
14周 |
|
合计 |
28.5 |
|
|
|
|
|
|
|
|
|
|
|
|
八、修读指导建议
1.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设置,根据新生入学英语测试成绩选择不同级别进行修读(修读起点不低于视听说III、读写译III),需修满9学分;
2.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需修满4学分(建议前4个学期每学期修读1学分),具体修 读项目从以下列表中选择;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理论 |
实践 |
4111000105001 |
瑜伽(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02 |
瑜伽(男生A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03 |
瑜伽(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04 |
瑜伽(女生A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05 |
棒球(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06 |
棒球(男生A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07 |
花样跳绳(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08 |
花样跳绳(男生B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09 |
花样跳绳(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10 |
花样跳绳(男生B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11 |
高尔夫球(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12 |
高尔夫球(男生A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13 |
高尔夫球(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14 |
高尔夫球(女生A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15 |
羽毛球(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16 |
羽毛球(男生A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17 |
武术散打(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18 |
武术散打(男生B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19 |
啦啦操(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20 |
啦啦操(男生A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4111000105021 |
啦啦操(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4111000105022 |
啦啦操(女生A类下) |
1 |
32 |
2 |
30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01 |
乒乓球(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02 |
乒乓球(男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03 |
网球(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04 |
网球(男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05 |
橄榄球(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06 |
橄榄球(男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07 |
健身(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08 |
健身(男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09 |
轮滑(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10 |
轮滑(男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11 |
体育舞蹈(男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12 |
体育舞蹈(男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13 |
足球(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14 |
足球(男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15 |
篮球(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16 |
篮球(男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17 |
排球(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18 |
排球(男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19 |
武术(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20 |
武术(男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21 |
散打(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22 |
散打(男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23 |
体操(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24 |
体操(男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25 |
田径(男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26 |
田径(男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27 |
乒乓球(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28 |
乒乓球(女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29 |
羽毛球(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30 |
羽毛球(女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31 |
网球(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32 |
网球(女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33 |
健美操(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34 |
健美操(女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35 |
艺术体操(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36 |
艺术体操(女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37 |
体育舞蹈(女生A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38 |
体育舞蹈(女生A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39 |
篮球(女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40 |
篮球(女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41 |
排球(女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42 |
排球(女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43 |
武术(女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44 |
武术(女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C25000105045 |
田径(女生B类上) |
1 |
32 |
2 |
30 |
秋 |
考试 |
C25000105046 |
田径(女生B类下) |
1 |
32 |
4 |
28 |
春 |
考试 |
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学生至少修读1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设置人文社科类(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科学类(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和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类,三大类7个模块,学生至少选修2个模块6学分;其他学分可从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中任选。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1〕8号)和《中共青岛大学委员会 青岛大学关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案》(青大党字〔2021〕28号)要求,依托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模块,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设“中国共产党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选修课,鼓励各专业学生优先选择修读。
九、辅修第二专业和双学位的要求
本专业暂不招收第二专业学生。